專業音響現場聽感與音響的關系
標簽:
常聽說每個人的聽法不同,所以會有許多不同的選擇,話說的沒錯,但綜觀言,專業音響表現還是有它一般的指標。記得以前我們到處去交流,有時一天去了好幾家,最后多少都有些迷惘,不太容易判斷哪家的聲音好在哪里,說不出個所以,想參考起又好像抓不到頭緒;有時就算帶了唱片去,也只在感覺出與自家的差異,而事后回想,是pk還是觀摩?以致流失了許多的學習的機會。
首先談現場聽感,我們到了現場若是仔細感受,可以感受到聲音畫面高既廣,另外有被聲音包圍的感覺,那在頻率上反映的是什么?據哈斯教授的論文,在8000hz時,人有從頭上壓頂的感覺,那超過8000hz以后呢?據我們的實驗,超過這頻率再往上,我們會覺得空間聲像越來越高,并往腦后延伸,另外超過約12000hz及以上,上部空間感就有被包圍的感覺;而在45hz以下,聲音往下沉,逐見向四周擴散,到了30hz左右,也會感覺到下部被包圍的感覺。
專業音響出廠前都有經過測試,頻率響應在它的表現范圍都會要求平,所以器材的問題不大,撇開音色不談,在頻率上應足以應付現場聽感氛圍的營造,所以我覺得:玩專業音響的第一步是”喇叭擺位”,位擺好了,可以比較嚴謹的觀察自己聲音優缺點,再跟據這來改善;亦或是在自己的空間比較器材,做為換的依據,否則會花很多虛功。
回到專業音響,一般專業音響,頻響就算小喇叭都可到達20000hz,理應在家可以聽到,既然有超過12000,那我們應該就有被包圍的感覺,但是為什么沒有?有的人用儀器測,家里40hz~16000hz還算平,但聽起來就是沒包圍感,怎么回事?
專業音響參考指針有人提出音響20要,我們也曾經做了39個項目的表來,但一般人很難在短的時間或是幾首樂曲中逐一來做。因此就將這些項目簡化,做為初步判斷的標準;再運用”畫面記憶法”,稍微的回想比較一下,就了然了,這也讓我學習到快速判斷聲音方法。
茲將這項目分數如下: 因為我們一只手有五個指頭,我就把它簡化成五項。7 j0 S& ~6 R: \
一. 舞臺:定位、層次、形體。
二. 音場:大小(高音、超高音的高度及低音的潛度),深度,包圍感。
三. 動態:包括,動態范圍、抑揚頓挫,微動態。
四. 類真度:人聲、樂器,以及泛音的延伸。
五. 音樂滿意度及耐聽度,有無壓力,會不會吵。
運用這五樣,聽聲音時就比動指頭,一個一個來,比如說一就用大拇指,二可以用兩個指頭,依此類推,慢慢熟練了就會運用自如且快速(可以在家就換不同的器材來練習);換了場合,稍后再回想一下,比比看,就容易厘清了。
我的經驗是發聲源與空間的相對關系,關系沒弄好,許多聲音被蓋掉了,尤其是能量較小的超高音。那該如何解決?簡單的講就是喇叭擺位。我曾經到許多的玩家處擺,不管空間如何,都可以擺出有包圍的感覺,雖然有些系統,低音沒有30Hz,但上部的包圍感及空間感,就足以讓我們有現場的感覺了。
專業音響的最后一步也是”喇叭擺位”,把聲音玩到更精致。
專業音響好玩的地方就是在這,借著換器材可以感受到不同的聲音,也藉此找尋自己想要的聲音。其實在體驗不同聲音的同時,也是訓練自己聽感最好的機會。